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1-12 14:30:21 浏览:1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数字化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48.920, 0.41, 0.85%)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等服务”。如何运用新一代智能科技建设智慧社区,提高社区服务精准化水平,构建智慧社区新型治理模式,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当下亟须关注、思考的重要问题。
着力提升智慧社区治理效能
李培志
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正助力社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不断走向深入,社区内各种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场景日益丰富。但同时也要看到,智慧社区治理实践还存在碎片化、数据共享与整合不足等现象。要立足打造高品质社区生活,高质量推进智慧社区治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整体规划与统筹。通过试点先行,加大创新,及时总结提炼,依据数字发展基本条件和运行规律,制定操作性强的智慧社区建设整体方案,全面推进符合本地实际、满足居民需求的智慧社区治理实践。例如:中新天津生态城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智慧社区治理不断走向深入,为智慧社区建设作出了典型示范。加强指标引导,重视标准体系建设,从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到日常运营、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遵循标准和规范,不断强化系统集成,以规划促进智慧社区可持续发展。加强整体谋划,促进智慧社区建设迭代与更新,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加大数据整合力度,丰富智慧应用场景。加强智慧社区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做好数据归集、共享,打通“单个部门”数据壁垒,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信息采集互认与交换机制,促进业务系统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实现数据融合,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价值。根据实践发展亟须,丰富拓展智慧社区各类应用场景。坚持实事求是,围绕居民的真实需求、基层实践的治理逻辑,设计、开发更多实用好用、接地气的智慧应用场景。
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智慧社区治理效能。针对社区治理的特殊性,积极推动传统服务和智慧创新相结合,既要积极加快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也要探索传统治理方式的再生长,警惕社区治理领域过度“技术化”。创新智慧社区治理,需要观照和回归社区建设与治理的本质,依据社区日常情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线上与线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回应社区关系重构与社区结构优化,促进社区秩序与社区活力的有机统一。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建立健全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
丛梅
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养老模式,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更顺应经济社会转型新趋势,符合家庭和社会的需要。建立健全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有利于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养老服务消费,有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
全方位建设老年友好型智慧社区。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迅速发展交织叠加产生的问题,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智慧社区,须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进智慧社区建设与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的同时,让老年人共同享受智慧社区建设的红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以老为本”,关注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全方位、多维度适老化构建,全面提升老年友好型智慧社区治理能力。例如:在2021年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组织开展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中,中新天津生态城季景社区榜上有名。
搭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府主导,积极落实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推进养老机构及民政、卫健等各职能部门数据端口与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对接,打通部门间的壁垒,推动信息共享。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深化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安防等有关系统间信息的标准化处理。有效整合各系统资源,加快养老服务平台集成化建设,提升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水平,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例如上海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实施的“1+25+X”康健智慧养老模式,通过养老服务平台有效对接了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问诊开药的服务需求。
运用智能科技化解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难题。随着生活水平和养老观念的变化,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对服务价格、服务质量倍加关注,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越发凸显。智能科技手段的介入,将会有效化解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难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特定老年人免费配备基本智能穿戴产品,如智能手环、呼叫终端等。鼓励开发适老智能科技产品,缩小为老服务差距,营造智慧养老服务消费良好氛围,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公平感和满足感。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增强智慧社区物业服务能力
王庆明
社区物业服务既是社区居民感知认同的重要来源,也是社区智慧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提升社区物业的智慧化水平是有效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精细化的重要切入点。
一、坚持智慧物业提升精细化与分类治理。2021年10月,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2021)》,将智慧社区建设定位为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模式,其中智慧物业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同社区物业服务的基础能力以及提升空间各有差异,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和新建小区智慧化运营面临不同挑战。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坚持智慧物业提升的精细化与分类治理理念。
` 二、促进智慧物业指标体系建设。“小物业”关乎“大民生”,社区的物业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与社区认同感。推进智慧物业建设,完善智慧物业指标体系尤为重要。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建构智慧物业指标体系宏观框架与一级指标。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提出更具操作性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例如北京朝阳区依托“城市智慧大脑”构建“智慧物业”综合管理服务体系、上海发布《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版》专门提出了智慧物业的指标,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布了涉及6类一级指标和30项二级指标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其中多项指标聚焦智慧物业。
三、推动以智慧物业为基础的社区治理联动机制。新型物业公司通过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物业服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同时物业服务网格化与社区治理网格化的融合以及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共依,也推动了社区自治组织、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多元联动实践。智慧物业建设推动了社区多元主体之间的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了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型社区联动框架,这也是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路径。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副教授)
以智慧化手段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
李宝芳
居民参与度是衡量社区建设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社区建设的普遍短板是社区居民参与意愿较低、参与不足。在智能科技日益赋能社会建设的当下,需以智慧化手段鼓励引导更多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
一、从居民需求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建设智慧社区。智慧社区从建设伊始,就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多元化需要,坚决杜绝建设的唯技术化倾向。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社区的黏性和活力,保证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创新和拓展智慧社区的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精细的社区服务。天津目前致力于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服务信息共享,构建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全域社区服务体系,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最大范围地满足公众利益,并赋权社区。
二、搭建社区智慧参与平台,提高居民参与治理水平。借助新一代智能科技手段建设社区智慧参与平台,增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理解,畅通居民投诉、沟通、献策渠道,便利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如天津河东区引入智能化社区治理平台“社区通”,进一步畅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网上议事厅”,不断完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引导居民深度了解社区治理项目的开展和推进。探索社区“微协商微议事”机制,实现居民跨时空共同参与各项社区事务的民主协商、决策表决与管理实施。
三、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通过新技术手段,组织居民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加强邻里互动,打造丰富的社区场景,筑牢居民与社区的感情纽带,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大力倡导居民既是服务提供者、也是资源享用者的理念,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实现社区志愿服务智能化供需对接,提升志愿服务实效。推动邻里守望互助成为时尚,促进形成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智慧升级
牛 磊
随着智慧社区建设的全面提速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事项越来越繁杂。为更好地提高社区网格化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社区网格化治理智慧升级势在必行。
健全体系,畅通社区网格化智慧治理“神经脉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完善社区网格化治理智慧升级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措施。例如:中新天津生态城于2020年6月发布《智慧小区建设导则》,该导则对照国家相关最新标准明确了其智慧治理路线和指标体系。规范网格运行主体责任机制,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四级联动的网格化智慧治理格局。强化网格化治理的监督机制,既要有内部的随机监督考核,更要注重第三方和公众的外部监督。通过设计科学化的考核指标、健全网格员晋升和奖励方案等措施,建立网格化智慧治理的长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完善平台,实现社区网格化智慧治理“一网覆盖”。统一规范网格事项,实现跨部门数据的互融互通,创建全方位、立体化和深度融合的社区治理智慧化平台。其中,中新天津生态城于2020年打造并启用的“全科网格”,实现了基层治理“一网覆盖”的有效运行。根据社区网格化治理需求,对“入格”事项及时更新完善,严格可量化标准进行分级分类,做好网格化治理由基础向专业的转型升级。结合各部门、社区实际需要,适度开放数据统计和查询权限,全力协调开发机构完善相关功能。
科技赋能,促进社区网格化治理“智慧高效”。借助网格化治理专业知识、技术及平台资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网格内的“人、房、事、物、情、组织”等信息进行全面采集、有机整合和精准管理,优化网格化智慧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平台增加相关责任主体窗口和链接,便于责任主体参与到网格化治理中。加强网格信息的安全管理,有效消除互联网带来的安全隐患。全力推动长效化技术创新,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融入社区治理中,有效提升社区网格化智慧治理效能。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智慧化
桂慕梅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智能科技为手段,助推社区志愿服务优化升级是当下智慧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发展水平,形成智慧化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加快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步伐。
构建社区志愿服务智慧工作平台,有效整合志愿服务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端APP等技术,全面搭建社区志愿服务智慧工作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和整合,形成专门化、高效便利的社区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社区居民通过平台注册为志愿者,随时浏览平台信息,参与志愿团体和服务项目,记录、转移、接续志愿服务时间。志愿服务组织按照规范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招募管理志愿者、开展服务。党政管理部门通过平台全面了解社区志愿服务情况、开展数据决策分析。
利用信息资源与智能运算,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匹配。通过平台数据的智能算法与精准分析,对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等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综合研判居民服务诉求、服务时间、志愿服务主体意向及素质技能,定向派单,达到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和志愿服务精准开展。应用GPRS技术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在线地图显示,便于志愿服务主体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就近参与志愿服务。2020年年底,中新天津生态城推出“志愿服务平台”,尝试“人人可下单、人人可接单”模式,运用智慧化手段赋能社区志愿服务。
依托智能化手段,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利用社区志愿服务智慧工作平台,建立健全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或时间银行激励机制。通过线上积分记录、线下商品和服务兑换等举措,提高志愿服务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智慧工作平台设立“交流区”,构建服务和被服务主体间常态化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强化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其他服务的功能平台衔接,形成多方主体高效协作、联动开展服务的新模式。建立线上培训机制,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服务态度、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方面培训,着力提高社区志愿服务各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能力。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加强社区服务多元主体智慧化协作
蔡伏虹
智慧社区服务涉及多元主体,各主体不能各自为政,需要各司其职。只有各类主体积极协作、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社区服务智慧化水平。
首先,构建社区服务多元主体智慧化协作机制。党建引领和政府主导是智慧社区服务的基本特征,也是快速实现基层社区资源整合,推动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元联动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服务创新,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考虑市场主体的利益需求和社会主体的民生关切,充分调动各主体参与智慧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在杭州等地借助“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配置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共享、智能联动、功能互补多元主体智慧化协作机制。
其次,调动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智慧服务。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有效推动社区智慧服务的重要力量,各类企业参与社区智慧服务能直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硬件水平。例如,互联网企业植入社区通过建设云平台、掌上社区等能够快速搭建起智慧社区的技术框架;新型家电企业通过智能家居能够实现住户和社区之间的智慧化联动;房地产企业能够提供智慧养老的空间和配套服务。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与社区智慧化平台的联动能够有效推进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智慧化水平。
最后,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智慧服务的能动性。为了提升居民参与热情,增强社区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需要引入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主动性、自觉性。借助社区APP等智慧化平台,各类社会组织可以动态了解、掌握居民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高效优质的专业化服务。通过提高各类社会组织的智慧服务素养与工作能力,增强社区智慧服务的系统性、实效性。在天津一些社区正通过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努力让智慧服务更精准、更及时。